月度归档: 2025 年 4 月 (Page 1 of 2)

《茶经》

《茶经》整体知识总结

  1. 历史地位:世界首部系统性茶学专著,原著陆羽,成书于唐代(约760-780年),奠定中国茶文化理论基础。
  2. 核心思想
  • 提出“茶性俭”“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强调饮茶与品格的关联。
  • 主张“天人合一”,从自然属性到人文价值的升华。
  1. 内容结构:分三卷十节,涵盖茶源、器具、工艺、煮饮、历史、地域等全方位知识体系。
Continue reading

苔痕在掌纹尽头生长

梧桐叶开始逆向飘落时
我数清了掌心的裂痕
雨倒流回云的心脏
每一滴都裹着未拆封的诺言

我们曾将誓言种成梧桐
根系缠绕成玻璃迷宫
指纹在镜面反复拓印
直到某天所有反光都碎裂成棱

你赠我的指南针在午夜发芽
指针长出锯齿状的菌丝
啮食着经纬线编织的茧房
蝴蝶正在里面冬眠,翅膀上结满霜

月光是碎银铺就的河
我们各自拾起沉默的硬币
投入不同的许愿池底
涟漪在相交处凝固成冰棱

最后一场雾起时
我看见锈住的齿轮在你眼中转动
那些被折叠的信笺在胃里发酵
生成微苦的酒精与碳酸

苔藓正从指缝间缓慢爬升
吞没所有未曾出口的坐标
当霜雪爬上第三根睫毛时
我听见融水在裂缝深处歌唱

sometimes

ISO管理体系认证转机构流程详解

ISO管理体系

一、转机构的前提条件

  1. 证书状态有效
  • 原证书需在认监委官网显示为“有效”状态,且未被暂停或撤销。若证书处于暂停状态,需暂停满一年后才可申请转机构(特殊情况需具体分析)。
  • 若证书已失效或撤销,需根据原因和时间判断:失效证书可直接申请新认证;撤销状态满一年后可自由选择新机构。
Continue reading

CMMI5级认证中QA工作外部视角与PDCA结合

在CMMI5级认证中,QA(质量保证)需超越内部持续改进(避免“内卷”),结合外部视角应用PDCA循环,其核心内涵如下:

1. 避免“内卷”的局限

  • 内卷表现:过度聚焦内部流程的微小优化(如文档完善、重复性调整),忽视实际业务价值,导致改进陷入低效循环。
  • QA的误区:仅满足于内部合规性检查,缺乏对业务目标、客户需求及市场变化的响应。

2. 外部视角的必要性

  • 市场与客户需求:关注客户反馈、市场趋势,确保改进方向与外部需求一致。
  • 行业最佳实践:借鉴外部成功案例或技术(如敏捷、DevOps),避免闭门造车。
  • 竞争分析:对标竞争对手,识别差距并制定针对性策略。
  • 供应链/合作伙伴:优化外部协作流程,提升整体价值链质量。
  • 法规与标准:及时响应外部合规要求,将其转化为内部改进动力。

3. PDCA与外部结合的具体实践

  • Plan(计划)
  • 外部输入:客户调研、市场分析、竞品研究、法规更新。
  • 目标设定:结合内外部数据,制定提升客户满意度或市场份额的改进目标。
  • Do(执行)
  • 跨组织协作:与供应商/客户联合试点新技术或流程。
  • 引入外部资源:如第三方工具、行业专家培训。
  • Check(检查)
  • 多维评估:不仅看内部指标(如缺陷率),还需验证外部效果(如客户留存率、市场排名)。
  • Act(处理)
  • 标准化与推广:将外部验证有效的实践固化,并调整失效策略(如优化供应商评估机制)。

4. CMMI5级的深层要求

  • 组织创新与部署(OID):推动系统性创新,如利用外部技术实现流程自动化。
  • 因果分析与解决(CAR):从内外部根本原因(如客户投诉或供应链延迟)出发,制定根治方案。

5. 最终价值

  • 突破内卷:通过外部视角打破低效改进循环,实现实质性竞争力提升。
  • 主动优化: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引领”,使组织具备市场前瞻性和快速应变能力。

总结:QA在CMMI5级中需成为内外联动的桥梁,通过PDCA循环整合外部环境因素,驱动组织在质量、效率和创新上的全面优化,确保持续改进真正支撑战略目标。

客户作为蓝军在质量保证中的核心作用

蓝军思维

将客户纳入企业的“蓝军”体系,本质上是将客户从被动的“服务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质量挑战者”,通过他们的真实体验、反馈和行为数据,反向推动企业战略、产品和服务能力的迭代升级。以下是具体落地方案:

一、客户作为“蓝军”的核心逻辑 客户天然具备“蓝军”属性:

  • 真实场景压力测试:客户在真实使用场景中暴露的问题,比内部测试更贴近市场;
  • 逆向思维挑战者:客户的需求未被满足时,会直接“攻击”企业弱点(如投诉、流失);
  • 持续反馈循环:客户行为数据是企业优化产品和服务的最佳指南针。

二、客户纳入“蓝军”的五大实施路径

Continue reading

关于拖延症

最近在工作中发现一个需要自我反思的现象:手头好几项重要工作总是无法干净利落地收尾。每项任务完成到90%就停滞不前,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像散落的线头一样纠缠不清。

这种’完成恐惧症’正在悄悄影响我的工作效率。每当遇到执行中的困难,潜意识里就会想用拖延来逃避。但职业成长就像登山,最后的10%路程往往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到达顶峰。

现在我正在尝试建立’闭环工作法’:为每个任务设置明确的完结标准,把收尾工作拆解成可执行的小步骤。因为任何值得开始的事情,都值得被完整地结束。

关于固定资产盘点

作为工作几十年来首次接触固定资产盘点的”新人”,现将本次盘点工作的主要经验和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一、整体工作体会

  1. 流程复杂度:整体流程不算复杂,但存在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环节
  2. 报告要求:最终输出的盘点报告需要确保接收对象能清晰准确理解,做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二、主要问题与注意事项

  1. 资产变动管理
  • 问题:盘点启动后仍有资产划拨或状态变更
  • 规范:应禁止变更,特殊情况必须由资产管理员操作并完整记录
  1. 抽盘执行问题
  • 现状:未达到要求的抽盘比例
  • 难点:个人名下资产占比较大,异地员工资产难以实地核查
  1. 盘盈资产风险
  • 现状:仅针对有编号固定资产和大件物料进行盘点
  • 风险:可能存在小件物品漏盘情况
  1. 系统数据问题
  • 历史遗留:系统数据存在错乱情况
  1. 问题资产跟踪
  • 要求:需核对往年问题资产是否关闭
  • 规范:未关闭问题应纳入本年清单,并明确责任人和关闭时间

三、后续建议

  1. 严格执行盘点期间资产变更冻结制度
  2. 完善异地资产核查方案
  3. 建立问题资产跟踪闭环机制

危机感

天气:双黄色预警,暴风暴雨
今天参加了原同事的乔迁聚会。和一帮关系要好的老同事相聚,大家畅聊许久,话题却不知不觉转向了职场与未来。

一位去年8月离职的同事至今仍处于失业状态,他77年生人,比我年长一岁;另一位在腾讯就职的同事收入颇丰,却也在焦虑明年合约到期后的去向;还有一位已经在悄悄筹备备选方案。

相比之下,我的条件比他们差了许多,生活压力也更重。听着大家的担忧,我不禁反思:是否该更有危机感?是否该尽早规划自己的退路或备选方案?

这次聚会像一记警钟——是时候认真重视这个问题了。

« Older posts